好消息! FLAC2D 9.0及FLAC3D 9.0正式釋出囉! ...
首頁
1
FLAC自學
2
第三章 建模與分析流程3
https://www.jscic.com.tw/custom_133042.html 3.1 簡單好用的圖形介面 3.1 簡單好用的圖形介面 第三章 建模與分析流程   FLAC2D捨棄了 I , J 系統之後,格網的建立變得更靈活,格網不再需要先建立四邊形的區塊(blocks),然後才能佈設格區(zones),因此在建模上就比之前的版本來的更簡單,這尤其表現在以圖形介面來建模的流程上,全新的圖形介面只需幾個簡單的步驟,即可建立一個可以分析的模型。 本章介紹FLAC2D的建模方式,這將包括一個簡單好用的圖形介面以及其操作方式,我們也會藉由圖形介面所完成的模型,順道將後續的分析流程做一完整說明。此外,本章也將介紹利用指令驅動的方式來建模,這是一種利用程式提供的原型(primitive)模板,並藉由指令輸入的方式。最後我們介紹建模的第三種方式,即匯入其它繪圖軟體的成果來建模。   3.1 簡單好用的圖形介面         一個可以作為分析用的模型必須符合幾個條件 : (1)具有一個完整的外觀 (2)以三邊型或四邊形構成的網格(3)網格的邊(edge)須盡量長短接近,不得呈現過於狹長、尖銳或呈現轉折樣貌(4)所有格點及格區須有獨立不重複的識別編號(ID),且二者之間的識別編號須能連結(5)所有格點在空間中須有座標值。繪圖軟體譬如AutoCAD可以將模型的外觀呈現出來,但卻缺乏上述的第(4)點的要求,只能稱為「幾何模型」,猶稱不上「可分析的模型」。 格網系統可以分為結構化格網(structured mesh)及非結構化格網(unstructured mesh)二種。結構化格網從外觀看,其網格(grid)排列井然有序(如下左圖) ; 而非結構化格網則有隨性排列的感覺,其模型主要由四邊形的網格構成但其中可能會夾有三邊形的網格(下中圖),二者間有相當明顯的差異。這二個圖,左邊是利用原型模板以指令驅動的方式建立的,它由二個四邊形的區塊(blocks)構成 ; 右邊則是採圖形介面建立的,由單一個六邊形的區塊所構成。在FLAC2D中,不同區塊都會以不同的顏色來顯示。另外,要讓圖形介面生成結構化格網,只要讓每個區塊皆為四邊形即可,譬如下右圖,只要在斜坡底部增加一條水平線段及一條垂直線段,使其變成三個四邊形的區塊即可。       一個完整的FLAC2D分析會包括三個步驟 :   (1). 繪製草圖(Sketch) : 草圖是在一個類似方格紙的視窗中進行繪製,這個工作會包含模型的幾何架構,區塊及網格的佈置等,其成果將呈現於草圖集(sketch sets)中,並且可以將草圖以 data檔案的格式儲存。 (2). 創建模型(Model) : 將完成的草圖經由自動生成格區( create zones)的步驟送入模型 ( Model )工作視窗,再以圖形介面的方式來組織區塊及邊界的群組、指派組合律及岩土性質參數等工作來創建完整的分析模型。圖形介面的運用,到此即告結束。 (3). 撰寫指令執行分析 : 開啟文字編輯器進行指令撰寫,執行(Execute)該些指令來產出分析成果。 註: 上述三個步驟也可以全部由指令的方式進行
https://www.jscic.com.tw/ 楓政科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