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FLAC自學 > 2.1 FLAC2D的多元視窗及環境設定 > 2.1.2 視窗第 II 區
2.1.2 視窗第 II 區
視窗第II區的內容(下圖)可謂FLAC2D的核心,這一區稱為工作區,它的內容是可以切換的,例如工作區可以切換為草圖(Sketch)窗格、文字編輯器窗格、及視圖窗格,亦即這三個窗格共用一個工作區的視窗空間。只要在Project窗格雙擊檔案名稱,則工作區將呈現該檔案的內容。
|
依照上圖所顯示的項目,我們依序說明如下:
1. 執行按鈕 :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箭頭符號卻是重中之重。執行(Execute)按鈕只出現於文字編輯器窗格,因為只有文字編輯器的內容才需要執行編譯及運跑,其它諸如Plot、Model、Sketch等窗格呈現在工作區時都不會需要執行編譯/運跑工作。另外,我們也可以快捷鍵 Ctrl + e 來替代點擊執行按鈕。
2. 工作區的標題 :
標題為工作區內容之檔案名稱。如果工作區呈現的是圖形,則標題顯示該圖形的檔名; 如果工作區的內容是程式碼,則標題顯示該程式碼的data檔名。當我們對data檔的內容作了變動,則該標題的右上方會出現一個 * 號,表示data檔的內容已變動但仍未儲存,我們可藉由 Ctrl+S 或 [File] --> 來儲存檔案並消除該 * 號。
3. 工作區下拉選單按鈕
|
(3-1). : 選取 Model 可於工作區切換到 Model 窗格,在未建立任何 Model前,這個Model的窗格將空無一物。當我們有了Model的內容之後(如下圖),則Model窗格即會顯示Model的模型。
|
(3-2). : 點擊 即延伸出 、 、 的選項。這裡的 選項其實是與 [File] 標籤裡的 是完全相同的,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3-3). <Open/Import...> : 選取後會彈出電腦的目錄供選取資料夾中的檔案,這與 [File] 中的 <Open/Import...>功能相同。
4. 工作區分割控制鈕 :
|
|
點擊工作區分割控制鈕會出現一個下拉選單,容許我們將工作區做上下左右來分割窗格(下圖)。讓工作區的左邊多出一個窗格,如此類推。我們可以在各個窗格置入不同的內容。請注意: 這些分割的窗格中只有一個是當前的活躍(Active)窗格。
|
|
|
下圖中,我們將工作區利用及 、分割為三個窗格,各放入 data檔內容、位移圖、安全係數圖。這當中,目前活躍的窗格為右下方的圖,因為其窗格的左上方安全係數 顯示為藍色斜體字且多了底線,在這情況下我們所有的動作將只會對這個窗格的內容產生影響。若要切換活躍窗格只需點擊該窗格即可。
分割窗格是一個相當有用的設施,它容許我們在文字編輯器窗格邊輯程式碼,邊輯後按下執行鈕即可同時在另一個窗格看到模型圖形隨著運算的進行產生變化,倘若圖形的變化並非我們所預期的,我們可以隨時按 [interrupt] 來中止運算,並著手程式碼的再編輯,尤其是進行參數的測試時,使用分割工作區的方式可以讓測試的效率大幅提升。
5. 動態工具列:
動態工具列位於工作區上方,這些工具依活躍(Active)窗格的內容而改變,譬如模型窗格的工具列即與草圖窗格者有相當大的差異,底下將各窗格的工具列秀出,我們將於說明各該窗格時再詳細敘述。
6. 行內指令提示符 :
行內指令提示符(Inline Help)只有在文字編輯器窗格才會出現,因為這個設施是為了幫助用戶撰寫程式碼,因此它的位置是隨著游標的位置上下移動,譬如下圖中,當我們寫到第10行的zone後點擊該提示符,則會彈出zone的用法提示,接著再繼續撰寫到initial-stresses後點擊該提示符,則顯示zone initial-stresses的用法。
|
再舉一個例子進一步說明行內指令提示符的方便性。在下圖的第16行程式碼,我們把游標置於ratio後面按行內指令提示符,彈出有關ratio指令的相關提示,我們以右鍵點擊提示內的ratio-average則出現一個進一步查詢操作的選單。這個選單中較有用的是 及 < Find Examples of Selected [F4] >。進一步的點擊 < selection Reference [F1] > 則出現 ratio-average的指令(關鍵字)說明。
|
另若我們選擇 < Find Examples of Selected [F4] > ,則進一步列出含有ratio-average的用法範例 (見下圖),選擇其中一個範例,則右側出現該範例並凸顯含ratio-average的程式碼。
|